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金融业的开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最近,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有了新的亮点。前不久,全球三大债券指数提供商之一的富时罗素公司宣布将中国债券纳入富时政府债券指数(182.9986,-0.04,-0.02%),这意味着未来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富时罗素旗舰指数进入中国债券市场。迄今为止,世界三大债券指数已相继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公布了50多项对外开放措施,包括大幅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取消外资在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等领域的持股比例限制,在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加快保险业的开放进程等。中国金融业,自信从容,跑出了对外开放的“加速度”。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金融业的开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这不仅反映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贡献者的作用,也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开放的金融市场是公平竞争和互利合作的市场。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外金融机构实现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外资金融机构不仅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服务,还与中国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国内金融机构也在与国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和竞争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逐步丰富和完善,人民币资产的“磁性”增强,外资金融机构对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预期更大,希望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国内金融机构也需要借鉴外资金融机构的经验,在经营效率、风险管理、产品创新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现实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曾经是主要方式。未来更多创新型企业发展后,金融体系迫切需要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开放是推动这种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有序开放,更多的海外基金可以方便地投资中国的优质企业,帮助它们稳步发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债券市场的股票规模达到112万亿元,其中国际投资者持有债券的规模达到2.8万亿元,过去三年平均年增长率为40%。对于人民来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和人口老龄化,居民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和健康养老保险等金融需求持续增长。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精细化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带来先进的服务理念、管理经验和成熟的产品技术,为国内金融机构提供宝贵的经验。 当然,金融业的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配套改革跟进。今后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支付清算系统、数据系统、交易平台等。,丰富相关交易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更加便捷、规范的市场环境。要注重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