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纪律的威严,越来越多的问题干部选择主动投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把投案当作权宜之计,抱着问路的想法,甚至试图假投案,做真实的推测。 如何区分“自首”和“投机倒把”,成为纪检监察干部需要关注的新课题。最新一期《中国纪律检查监督杂志》(2020年第24期)刊登了湖南省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刘泽友描述的一个真实案例。 刘泽友介绍,耒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人任雄去年6月主动自首,引起广泛关注。长安街知事(微信号:CapitalNews)注意到熊的真名是,他儿子的名字是熊洪波。 熊国华出生于1960年4月。曾任耒阳市经济开发区主任、耒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耒阳市CPPCC主席。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任耒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熊洪波,1981年11月出生,在耒阳市环保局和发展改革局工作。2016年12月至今,任耒阳市发展和改革局重点项目检查办公室主任。 2019年6月28日,湖南省纪委监察委员会通报,熊国华同志及其儿子熊洪波涉嫌共同违法违纪,自愿投案自首。目前,他们正在配合衡阳市纪委监察委员会进行检查和调查。 刘泽友在文章中透露,熊国华在一开始面对谈话时,回避了关键问题,并置之不理。在他的演讲中,他小心翼翼、针锋相对、犹豫不决。刘泽友和他谈了四次。他一方面认真指出问题,一方面又讲解党的纪律政策,讲道理,讲情。 在一次关键的谈话中,刘泽友伸出双手,对熊国华说:“现在你已经到了悬崖边上,我代表组织,最后‘拉一把’,一手拉你,一手拉你儿子。如果你放弃机会,拒绝拯救,你将坠入深渊。不仅会被困,家人也会失散。” 一句话戳中了熊国华的心,他痛哭流涕,紧紧地握着刘泽友的手...经过四次“思想政治课”,熊国华终于从“假投降、真投机”转变为“真投降、真悔改”,从“侥幸心理妄想逃跑”转变为“相信组织、讲故事”。 今年9月,刘泽友进行回访教育,再次与见面时,熊从心底里说:“我以前犯的错误太多了。我为党组织的培养感到遗憾。感谢组织没有在最后一刻放弃我,而是帮助了我,拯救了我全家!我一定要吸取教训,认真犯错!” 刘泽友介绍,2019年5月以来,衡阳市经历了一次“主动投案”的问题干部,从全市最年轻的县级市委副书记唐某某,到在位时间最长的县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某某。集中、资金密集、资源丰富的部门领导干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研究员匡某,去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贪蚁”。 自首干部涉及衡阳七县(市、区),年龄从“50后”到“80后”不等。他们包括党委、人大、CPPCC等领导机关的干部,以及公安、发展改革、自然资源、公路、人文社会、医疗保险等部门的干部。主动投降成了常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没有高压反腐的强大冲击力,“老虎”是无法撼动的。谈话中,很多问题干部承认,他们之所以选择投降,是因为“害怕”。正是因为纪委监察一直坚持严格主调,让处罚“背墙”不松,底线始终在,才让他们打破侥幸心理,主动投降,作为唯一的出路。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