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粉丝

抖音删我评论的第 18 次,我终于忍不住想聊聊这事

抖音删我评论的第 18 次,我终于忍不住想聊聊这事

上周在某个穿搭博主视频下留言 “这件衣服颜色真绝”,发完刷新 —— 没了。我盯着空荡荡的评论区愣了三秒,这已经是我今年被删的第 18 条评论。朋友笑我:”你该不会是被抖音拉黑了吧?”
但真不是我有问题。去年帮某美妆品牌做投放时,亲眼见过后台的 “神秘力量”:只要带 “贵”” 不值 “的评论,五分钟后准消失。更魔幻的是,有次用户发” 腿型好看 “,系统秒删,换成” 下肢线条优秀 ” 就安然无恙。

你以为的 “敏感词”,可能只是 AI 的阅读理解零分

抖音的审核系统像极了高考改卷老师,拿着红色水笔随时准备扣分。早先以为只有脏话会被处理,后来发现连 “yyds” 都可能消失(别问,问就是缩写也算违规)。有同行透露过内部规则:某些品类视频下,”便宜”” 贵 ” 这类词会自动触发广告过滤,哪怕你只是在吐槽某件衣服性价比低。
最骚的是误伤率。去年某宠物视频下,我发 “狗子好乖”,系统判定成 “拐卖动物” 给删了。后来学乖了用 emoji 代替文字,结果🐶+👍的组合也被干掉。问客服永远得到标准答案:”可能违反社区规定哦~”

创作者比用户更想骂街:那些被 “保护” 的控评现场

做过直播的都知道,抖音有个 “粉丝团评论优先展示” 的功能。听起来很美好?实际用起来就是大型双标现场。某次我合作的零食品牌翻车,直播间满屏 “拉肚子”,运营小哥边哭边手动删评,结果粉丝团成员的 “好吃” 自动置顶。后来他私下说:”你以为我想当删评机器?不控评 KPI 扣光啊!”
这背后是平台设计的死循环:算法把负面互动也算流量,品牌方既要热度又怕差评,最后只能花钱买 “评论过滤服务”。有次某手机品牌直播,所有带 “发热”” 卡顿 “的评论秒删,但” 性价比高 ” 的彩虹屁能存活 —— 哪怕发评论的人根本没用过那款手机。

我们骂的从来不是删评论,而是薛定谔的审核规则

说实话,要真是涉黄暴力的内容被删,大家反而会夸平台负责。但现实是,你永远猜不透哪句话会踩雷。前脚刚看到有人骂 “主播是骗子” 的评论活得好好的,后脚自己发 “建议换个滤镜” 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个反常识的现象:严打评论反而保护了小众创作者。认识个做科普的医生,之前总被杠精刷 “恰烂钱”,后来开了评论过滤,真患者问诊的留言才能显示。但普通用户谁分得清 “合理管控” 和 “恶意控评” 的区别?
写到这里,我看了眼抖音去年更新的《社区自律公约》,第 3.2 条写着 “禁止影响用户体验的内容”。笑了,所以到底是谁的体验?用户的?创作者的?还是广告主爸爸的?
(突然想到个细节:你们有没有发现,带货视频下的 “求链接” 永远删得最慢?)
或许就像朋友说的:”在抖音,评论能活过 24 小时都是缘分。” 现在我都养成习惯了,发完评论马上截图,不然连自己说过什么都找不到证据。
算了,去发条 “平台真棒” 试试看这次能活几分钟。

专业小红书粉丝增长服务,依托卡盟 24 小时自助下单系统,支持抖音、快手多平台快速涨粉。主打真人活跃粉丝,提供涨粉技巧指导,下单即享极速到账,流程透明、粉丝质量可核验,售后全程跟进。